亿卡汽车脸上很油怎么办 孩子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办?你的回答很重要!

孩子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办?你的回答很重要!

时间:2018-05-26 0:19:54

分享者:lcz507

摘要:孩子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办?你的回答很重要! 在妈妈们口中,经常听到一个词——“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学习好、分数高、还懂事……但你知道吗?在孩子心中,也有一个“别人家的父母”,他们也在相互攀比父母. 近日,朋友圈流传一篇热文《妈……

妈妈 原标题:孩子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办?你的回答很重要!

在妈妈们口中,经常听到一个词——“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学习好、分数高、还懂事……但你知道吗?在孩子心中,也有一个“别人家的父母”,他们也在相互攀比父母.

近日,朋友圈流传一篇热文《妈妈,同学家有五套房,我们家有几套?》,即使孩子小小年纪,也已对金钱和物质条件比较敏感.

其实,除了物质条件的比较之外,孩子们还相互比较父母的职业、收入、学历,甚至是父母的身高、体重.“我们家有几套房”“我们家有多少钱”“妈妈你收入怎么这么低”“爸爸你为什么不上研究生”……孩子的种种比较,是否是成长中正常的心理需求呢?面对孩子这些问题,家长该如何回答呢?是在孩子面前哭穷,还是对孩子心生愧疚呢,或无所谓地坦然应对呢?

家长回应

愧疚型

没想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分得清各种车型了.女儿觉得我开的车太破旧,总是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开奥迪呢?”搞得我都不好意思,每次接孩子时总是将车停得远远的,以免被她的好朋友笑话.

——王女士(5岁女孩的妈妈)

坦然型

有次,儿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大房子呢?”我很平静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上完研究生,靠自己努力获得的这一切,已经尽力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条件,你可以靠自己去争取.孩子听完之后,再也没有问过类似问题了.

——刘女士(二年级男孩的妈妈)

认同型

现在的小朋友太逗了.儿子同学的爸爸是公司经理,我是单位部门主任,也被我儿子安上了“经理”的称呼.我感觉10岁的孩子,快要步入青春期了,他们通过各种比较,确定父亲的榜样,给自己力量吧.

——张先生(四年级男孩的爸爸)

心理解析

孩子的认知与父母的态度息息相关

武自存(北京存真心理中心创办人,北大医学部国家心理督导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在孩子感受到与周围的差异时,就会形成好奇的心理视角,并通过询问家人试图解决内心的困惑.

此时,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是虚荣心,是在攀比.但这些问题的回答的确比较考验父母的应对策略.家长可能会带着成人的理解和投射.当父母无法恰当回应,孩子内化了父母的焦虑和羞愧感,就会逐渐扩大到通过攀比的方式,试图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

其实,孩子的这些认知很大一部分与环境中父母的态度有关.

家长的应对方式基本有这三种:

一种是孩子的提问引发了父母的焦虑和羞愧感.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继续提问,会把事情解释得模棱两可.这会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内在的羞耻感,从而产生自卑,加深攀比的心理.

一种是一些回避型的父母,会刻意转移话题,转移到诸如敦促好好学习方面,导致孩子对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会认为这些在家庭内部是一个禁语,变得过度敏感.

还有一部分父母可以较好的回应孩子的困惑和忧虑.他们能平和地告诉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能够理解到孩子暂时的失落感,但是并不会因此而焦虑或羞愧.父母的这种稳定的态度,就会让孩子不再感到自卑.

父母还可以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告诉孩子,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更用心去尝试,即便暂时我们某些地方没有足够好,不代表其他能力和优点也都一起消失了.让孩子积累一个较为弹性的意识——某方面的不足不代表所有地方都被否定,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

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不需要通过一些讨好(攀比)的方式,也可以得到父母的关心与肯定.当孩子在外面听到一些讨论或感受到心情失落时,不要急于做工作或解释更多,而是等待着孩子的心情恢复平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成为爱慕虚荣的家长,通过榜样作用让孩子回到理性的轨道.

爱比较是孩子社会化的体现

刘勇赫(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挠脚怪来了》《新手爸妈巧应对育儿难题101问》)

可以说,如今的攀比现象比以往任何年代都更加突出,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表现.事实上,孩子能够这样去表达,恰恰说明他已经觉察到了社会上对于物质成功的一种评判方式,虽然维度可能有些单一.我并不觉得这是孩子的道德品质问题,但一定是价值取向的问题.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经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感的天性.这反映了孩子的从众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与畏惧心理.最值得一说的,是畏惧心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里,我们都需要获得更多的资源,让自己更加有保障,更有优势获得发展.

当我们被孩子问及这样的问题时,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个游戏.准备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条线,左边让孩子写自己的五个优点,右边写五个缺点.然后翻过来,再写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的情况.通过这个互动,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有短处与长处,快乐与烦恼,要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另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兴趣发展目标上,做自己觉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做人要有才、情、趣.这是家长的生活追求,也应该是孩子的生活追求.

专家支招

将比较转换成上进心

付小平(亲子教育专家,著有《谁说男孩不好养》)

孩子从三岁左右,一般就已经开始学着跟别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系,确定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最后转化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如果孩子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不知道怎样超越别人,就很容易对他们认为比自己漂亮、聪明、富有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

一般来说,爱比较的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尤其是男孩.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尽量利用孩子这种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进行竞争,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他们就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不是陷入只比较、不行动的自卑情绪中.

因此,当孩子之间的比较对象从自我变为父母时,家长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需要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这种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当然也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父母,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一样.

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今,家庭与家庭之间物质条件的差异拉大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比较,是正常的事情.比较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比较,如何看待差异,有差异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有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孩子们之间比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心平气和地看待差异,尤其是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需要坦然面对,不要避而不谈,更不要遮遮掩掩.

其次,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比较观.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作为比较人与人之间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这是错误的危险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多,但根本差异是人品、爱心,对社会的贡献、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等等.

再次,要引导孩子树立金钱观.金钱是物质文明的反映,物质文明是每个人的梦想.金钱没有错误,金钱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价值的体现,是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值得尊重.要引导孩子从羡慕金钱到羡慕金钱背后人的智慧、勤劳、汗水.

最后,要告诉孩子,父母的钱和地位与孩子没有关系,只跟父母的奋斗有关.给钱多少不能代表爱的多少.父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关爱、陪伴与责任.

作者:现代教育报记者 王小艾

编辑:现教君

孩子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办?你的回答很重要!由亿卡汽车www.yicars.com用户分享发布,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脸上很油怎么办频道。

请选择您对本文的评价: 有用 没用 共2页:12更多

《孩子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怎么办?你的回答很重要!》由“lcz507”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栏目1

  • 栏目1

栏目2

  • 栏目2